你真的了解这陌生又熟悉的绿松石吗?

   绿松石,东方人最喜爱的宝石之一,埃及法老的心头好,西藏的神石,印第安人的圣物。关于绿松石,听说过它的人很多,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其实并不多,被冒牌绿松石坑过的人倒是不少。下面一起来了解这熟悉又陌生绿色玉石吧!

   一块绿松石的好坏,首先要看它的颜色,绿松石的颜色分为蓝色、绿色、杂色三大类。蓝色包括天蓝色、深蓝色、蓝色等;绿色包括深蓝绿、灰蓝绿、绿、浅绿以至黄绿;杂色包括黄色、土黄色、月白色、灰白色。

   在这些颜色中,绿松石以标准的天蓝色为最佳,其次为深蓝色、蓝绿色。天然的绿松石通常颜色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颜色均匀的,且能达到阳、正、浓的是绿松石颜色的最佳状态。

   除了颜色,硬度和质地也是评价绿松石的一项重要指标。通俗来讲就是绿松石的抛光后的质感,按硬度与质地绿松石可分为瓷松、硬松、面松和泡松等品种。

   瓷松,顾名思义就是抛光后有着陶瓷一般光泽的绿松石。瓷松如陶瓷般的光泽是因其结构紧实,对光线的反射能力强而产生的,同时紧实的结构还使其有着各品种中最高的硬度。因此,瓷松是上述四个品种中质量最好的绿松石品种。

   硬松的光泽次于瓷松,但是好于面松和泡松,他硬度同于介于瓷松与面松之间,松石行内有句话叫“买硬不买软”,买松石最起码要从硬松起步。

   面松的质感如同石灰石,它其实是已经被风化了的绿松石,他的质地疏松,莫氏硬度低于5,有时用指甲都能够划动。一些的面松块料,可用作玉雕材料。

   泡松指的是比面松还软的绿松石,质地很差,为劣等品。这种绿松石常作为优化处理的原料,多经人工着色、注胶或注蜡处理。

   评价绿松石的另一项重要指标是“铁线”。绿松石中常有褐色、黑褐色的纹理和色斑,行业内称为铁线,它是由褐铁矿和炭质等杂质聚集而成的。原则上铁线越少,松石的价值越高,因为铁线过多会导致松石变得脆弱,一旦受到过强的外力作用,会导致松石断裂!

   不过当铁线的分布形成一定独特的图案后,能够增强绿松石的观赏价值,同样受到许多珠宝爱好者的追捧。

   比如当高蓝高瓷的绿松石,拥有如图所示的呈网状分的均匀黑色铁线时,就成了绿松石中的一个名贵品种:“乌兰花”,俗称“花子”,它的价格同样不菲。

   当铁线的分布及形状如水草一般时,行业内将这种铁线生动地描述为“水草纹”。这样的纹路,同样有他的追随者。

   最后,在挑选绿松石还应关注它的密度。绿松石行里有这么一句话“买重不买轻”,同样大小的松石,克重越大的越好。密度实际这代表了松石的质地紧凑程度,同样大小的珠子瓷松的重量是面松重量的一倍也正常,有时候重量还能帮我们区分是面松硬松还是瓷松。

   如之前所说,泡松等质量较差的松石往往是松石处理的原材料,因此密度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辅助你判断松石是否经过了处理,碰到过于轻的松石一定请小心。

   在了解了如何评价一块绿松石的好坏之后,学会区分绿松石和其仿品也非常重要。由于仿制绿松石颇为有利可图,因此市场上充斥着不少绿松石的仿制品。

   首先要提的是吉尔森合成绿松石,自1972年吉尔森合成的绿松石面世以来,这种合成绿松石让许多文玩爱好者交了不少学费。

   它与天然绿松石的区别主要在于:颜色上,吉尔森合成绿松石颜色单一、均匀,而天然绿松石颜色通常呈不均匀分布,颜色均匀者极少;成分上,吉尔森合成绿松石成分均一,而天然绿松石杂质较多,它们常集结成细小的斑块和细脉充填于绿松石间,因此要小心过于完美的“绿松石”;

   在结构构造上,吉尔森法合成绿松石采用了制陶瓷的工艺,结构单一,放大50倍时,可见到其浅灰色基质中大量均匀分布的蓝色球形微粒,称“麦片粥现象”。并且人造的铁线纹理的线条比较均匀,分布在表面,一般不会有内凹,天然绿松石铁线的线条不均匀,一般有一定程度内凹。

   第二是,染色了的“白松”。“白松”,学名菱镁矿,主要产于内蒙。一些商家称之为“白松”,以误导消费者。这种菱镁矿本身是白色的,很好与绿松石区分,可在经过染色处理之后,在外观上与绿松石十分相近,是地摊,跳骚市场的主流货色。

   对于这种染色菱镁矿的鉴别,主要是两个办法:一掂重,菱镁矿的密度要高于绿松石,掂重会比正常松石“沉”;二放大检查染色的痕迹,用10倍放大镜看可见绿色集中于菱镁矿的颗粒间,在裂隙处颜色变深。

   白色绿松石虽然价值不高,但是也不乏仿品,如这种泥土烧制的“假白松”,它比塑料贵点,比白松再便宜点些,由于有利可图而出现在了市场。后续还有人将其染色,以模仿其他品种的绿松石。不过这些假白松,铁线过于生硬,颜色也不自然,很容易与天然绿松石作区分。


https://dy.163.com/article/dhf6pndi0523in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