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圣地是神圣的地方,如耶路撒冷、麦加是宗教的圣地 ,拉萨是藏传佛教圣地,武当山是道教圣地;圣地也指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地方,如,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曲阜是中国文化圣地。云盖寺缘何誉为“松石圣地”,它有哪些不平凡之处?
在全球著名的宝石产地中,南非盛产钻石,世界上最优质红宝石“鸽血红”出自缅甸抹谷,斯里兰卡是全球著名的“宝石之岛”,其中蓝宝石最负盛名,还有哥伦比亚的祖母绿、巴西水晶等等。若问你全球优质绿松石产自哪里?相信珠宝文玩圈内很多人都会知道答案,就是湖北郧阳的云盖寺矿。
云盖寺矿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鲍峡镇境内,是世界上著名的绿松石矿山之一,开采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被业界高度认可,很早就驰名中外。
云盖寺,庙虽不大,在国内的寺庙目录里名不见经传,但在珠宝玉石界却小有名气,特别是在文玩圈,云盖寺因盛产优质绿松石而名扬四方。这个矿口出产的高瓷蓝松石,犹如碧空如洗的蔚蓝天空,由于其色泽艳丽,质地细腻,被称为“云盖蓝”,美国人特别喜爱来自这个矿口的松石,称其为“云盖石”。
1.追溯 绿松石悠久的历史文化
绿松石,一种被全球东西方各个民族、各种宗教共同推崇的宝石。大凡古老的民族,都有利用绿松石的悠久历史,古埃及、古巴比伦、古波斯、古华夏,绿松石从远古一路走来。
从阿拉伯国家到印第安部落,从伊斯兰教到藏族同胞,不管是黑白黄等各色人种都信仰绿松石,佩戴绿松石。人们喜爱绿松石独有的色彩和纹理,奇特的天蓝色彩,充满着神秘、 神奇与魔幻,作为通神灵之物和贵重的装饰品,用于制作礼器、法器、兵器和装饰的重要材料,从史前文明至各个历史时代,绿松石一直流行于中华大地。
绿松石不仅是中华民族喜爱的传统装饰品,世界上多数文明古国也都崇尚绿松石,如埃及、波斯、墨西哥等,人们都认为绿松石是蓝天、大海的精灵,是神力的象征。在穆斯林国家也视绿松石为不可战胜的造福者。在美国、非洲等则被视为镇魔、辟邪的圣物,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
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玉石,绿松石因为其独特的色彩,远古先民利用绿松石具有近万年的历史,它与和田玉、岫岩玉和独山玉称为中国“四大名玉”,在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我国在新石器时代绿松石已开始广泛利用。
距今约8000年左右,绿松石最早岀现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这里出土绿松石饰品最多,延续时间最长。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距今约8200年-7500年),是迄今为止最早发现绿松石饰物的考古遗址,同一文化时期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近千余件绿松石制品。后来中原地区的河南三门峡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5500年)、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距今约6300-4400年)、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距今约4800年-4000年)绿松石制品陆续大量出土。
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重庆大溪文化(距今约6400-5500年)出现绿松石制品,长江下游在距今5300年左右的安徽马鞍山凌家滩文化时期岀现绿松石,后来的浙江良渚文化(距今约5200-4200年)等地出现绿松石。
北方地区在稍晚的内蒙赤峰红山文化(距今约6000-5500年)晚期出现绿松石制品,及后的甘肃马家窑文化(距今约52000-4000年)、到齐家文化(距今约4000年)和夏家店文化(距今约4000-3500年)等地均出现了绿松石;华南地区更晚些,广东曲江石峡文化(距今约5000-4000年)等地出现绿松石。
到了青铜时代的夏商周三代,绿松石的应用达到一个鼎盛时期。夏代是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王朝(国家),享有“最早的中国”之称,反映这个时期文化的洛阳二里头遗址(距今约4000年-3500年),绿松石制品集中出土。在二里头夏都博物馆里,当看到“超级国宝”—由2000多片绿松石组成的“中国第一龙”时(下图),无不为二里头先民卓越的智慧而感叹万分。
这条绿松石龙形器总长70.2厘米,由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至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能够享受这种高规格的“宝物”主人,是王公贵族?还是主持图腾神物祭祀的“御龙氏”?还是乘龙驾云、沟通天地的巫师?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三件镶嵌绿松石的兽面纹铜牌饰,造型美观,做工精巧,这些镶嵌绿松石铜牌饰的出现,开启夏商时期礼器的金玉组合,以传统的玉与新出现的青铜搭配,赋予礼器以法力、圣灵、辟邪等意义,以寻求通向神秘世界的通道。
更为惊讶的是,二里头遗址还发掘了10000多平米的青铜器加工作坊,以及1000多平米的绿松石作坊和数千件绿松石料材,这些3800多年前的加工制造业基地,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手工艺典范区,堪称中国最早的“国有企业”。
可以想象,在那个玉神物时代,国王或者巫师,佩戴着绿松石铜牌,能够与天地神灵对话、和日月星晨沟通,该是多么的庄严和神圣啊!
到了商代,大量绿松石嵌片被镶嵌在兵器上,这一时期绿松石成了威严和权利的象征。
周代绿松石的利用出现了新的辉煌,大批量出现绿松石串珠及饰品。春秋战国时期,绿松石的使用由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扩散,全国有24个省份历年考古出土实物中出现绿松石,以河南、山东、陕西、湖北、甘肃等省为主要区域。配饰品之外的以绿松石镶嵌器物数量大增,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等器物上,常见以绿松石镶嵌者。
到秦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绿松石的数量惊人,云南呈贡天子庙滇墓(战国-西汉时期)出土有数以万计的绿松石珠。
唐代对外贸易和文化传播发达,金属器制作工艺高超,考古出土物中不乏镶嵌绿松石的金银器、铜镜。特别是文成公主进藏,开启了汉藏文化交融、藏文化传播的大幕。藏民族重视色彩纯正的珠宝玉石,珊瑚之红,珍珠之白,蜜蜡之黄,绿松石之绿,天珠之黑白对比等,都成为备受重视的颜色。
宋元时期考古出土的绿松石器数量不多,但是宋元两朝对外贸易发达,绿松石作为一种重要的贸易品在中国和欧亚广为传播,这一点清楚地体现在对绿松石的称谓上,元朝陶宗仪所著《辍耕录》始出现产自波斯的“回回甸子”、“河西甸子”和荆襄山区(现十堰地区)的“襄阳甸子”,“甸子”遂成为绿松石的新名称。
明清时期绿松石融入日常生活,使用普遍。特别是清代宫廷将绿松石视为“天国宝石”,被视满清王朝皇权的象征,列为常用的玉石材料,清宫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档案中,经常可见到用绿松石作配饰的记录。
乾隆皇帝多次对十堰绿松石开采做出御批,朝廷垄断了松石资源。绿松石成为一种流行元素, 出现在明清时期的西藏、甘青、云南、内蒙古等少数民族聚集的边疆地区。藏传佛教视绿松石为大地精灵,用于佛教艺术品镶嵌,以及人们的日常佩饰物。藏民族一直把它视为护身符,认为绿松石是神的化身,佩戴它可以避邪消灾,无论男女,都佩戴在身或嵌入随身的物品上,深刻影响着藏族民众的佩戴习俗,成为藏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
当代文玩之风盛行,沿袭清宫的松石珠串大行其道。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当代许多玉器雕刻家、珠宝设计师也参与到绿松石创作之中,带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湖北十堰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绿松石最大的开采、加工和贸易集散地。
2.探索 云盖寺绿松石传播之路
世界上最重要的绿松石商业产地有中国、美国、伊朗、埃及、俄罗斯、阿富汗等。美国后来居上曾经成为绿松石出口大国之一,矿区主要集中在美国西南部的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州、加利福尼亚州、新墨西哥州等地,其中“睡美人”绿松石全球有名。伊朗(古波斯)曾是世界优质绿松石的主要来源,伊朗的尼沙普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绿松石矿,其产出最优质的瓷松和铁线松石,被称为“波斯绿松石”。
与伊朗临近的阿富汉也有绿松山出产。埃及西奈半岛的绿松石矿开采历史久远,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绿松石饰品就发现于埃及,距今10000年左右。
但是,目前全世界的绿松石资源主要在中国,其他国家基本上开采殆尽。中国现在成为绿松石的主要产出国,绿松石资源主要分布在东秦岭,尤其集中在陕西与湖北交界的武当山隆起西南缘,即自陕西白河、旬阳经湖北鲍峡云盖寺、郧西和竹山到河南淅川一带长400公里的风化淋滤型绿松石成矿带。这个区域所产绿松石被誉为“东方圣玉”,自古以来最赋盛名,《辍耕录》的记述即为佐证。据考古发现,中国安徽马鞍山、陕西洛南、青海乌兰、新疆哈密等地,也发现古代绿松石采掘矿口。
云盖寺矿山开采历史悠久,但究竟起于何时呢?
2006年,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在发掘郧阳五峰乔家院遗址时,在一个春秋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绿松石珠、石柱、石环,经中国科技大学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学研究分析,绿松石原料来自与古墓一江之隔的云盖寺矿山,这说明了云盖寺矿在2500多年前已经开采。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稀土》杂志2009年第5期佘玲珠、黄凤春等著《利用稀土等微量元素示踪鄂西北一带古代绿松石的产地》一文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叶晓红等所著《二里头遗址出土绿松石器物的来源初探》(发表于《第四纪研究》2014年第1期),对二里头出土绿松石原料来源做了专项研究。二里头遗址发掘出土的大量绿松石器物,以及数千件绿松石原料,说明二里头先民拥有稳定的绿松石来源。
鄂、豫、陕三省交界处是我国主要的绿松石成矿区,20世纪80年代,湖北省相关地质队就鄂豫陕绿松石矿开展过大规模普查,发现绿松石矿点80多处,多处古代采坑和老洞,而云盖寺矿是该区域最出名的矿山,距离洛阳二里头有400多公里路程。通过对多个矿区绿松石样品对比分析,特别是进行了铜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人员最后判断,云盖寺矿应该是二里头先民所使用的绿松石矿源之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任佳等所著《二里头遗址绿松石的红外光谱产地识别》(发表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5年10期),研究人员通过进行比对与分析,二里头绿松石与云盖寺样品重合率最高,据此认为,二里头绿松石来自于云盖寺的可能性最大。
此研究结论,将云盖寺矿开采历史提前到4000前的夏朝时期。当前,各地绿松石考古文物溯源研究正在继续之中,随着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相信这个时间还会不断提前的。
绿松石之路—
自古以来,鄂豫陕地区作为中国绿松石是主产区,以云盖寺为代表的这些绿松石,是如何传播到全国各地的呢?在古代是否存在一条绿松石之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良高著有《“绿松石之路”的价值及其探索的可行性讨论》一文,他认为,鄂豫陕地区应是古代绿松石之路的起点 。因为自古以来,该区域蕴藏的绿松石矿产资源丰富,还有北通关中、西达巴蜀、东至黄河、长江中下游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优势。
同时,鄂豫陕交界地区处于汉江流域,河谷盆地从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到夏商周文化、楚文化、秦汉唐宋明清文化,都与中原有密切的文化交往,富集的村镇聚落人口也为矿山开发运输流通提供了足够的人力资源。
汉江及各支流为绿松石运输发挥了重要通道作用:由汉江往西可达汉中盆地,然后向南到四川盆地及更南的云贵川藏;沿汉江往东到达南阳盆地,由此再往东南可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往东、北可到中国的淮河流域、黄河中下游;沿丹江溯流而上过蓝田可达关中,再由关中可往西北和北方地区;汉江第一大支流堵河,跨经陕西镇坪、平利和湖北省的竹溪、竹山、房县、郧阳区,经堵河可达巴蜀。
可以想象,在古代以水运为主要物流通道条件下,云盖寺及周边绿松石矿区的绿松石原料,凭借汉江及各支流源源不断向四面八方输送。古往今来的这些“绿松石之路”上,发生了多少交易?有多少掠夺?亦或多少战争?期待我们去挖掘。
3.揭秘 云盖石何以成为松石中的“贵族”?
云盖寺矿为什么拥有丰富而优质的绿松石呢?
这要说一下绿松石的形成原因了。绿松石是一种含水的铜和铝的磷酸盐矿物集合体,它的化学式为CuAl6(PO3)4(OH)8·4H2O,从化学式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绿松石的形成需要有铜(Cu)、磷(P)、铝(Al)和水(H2O),能同时拥有铜和磷并且有充分水分的地方并不多。云盖寺地区位于鄂西北南秦岭东缘,辖区富集铜矿,周边的神农架、保康等地区有大量磷矿。
云盖寺绿松石矿体赋存于寒武系下含碳泥硅质板岩中,岩层中富含黄铜矿、黄铁矿及磷矿,而且伴随有钒、钡、铀等元素,为绿松石富集具备了矿源条件。
构造条件是绿松石形成的重要运矿条件,云盖寺周边地区绿松石矿基底与含矿岩系之间都多属构造接触,多数矿体受其派生裂隙或断裂构造控制,雨水沿着裂隙带运动为淋滤创造了条件,溶解了基岩与围岩中铜、磷、铝元素,及稀少其他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铜铝磷酸盐矿物,这就是绿松石。
有的还由于岩浆活动使泥质、硅质板岩中铜、铝、磷等元素富集并经风化淋积作用,在构造裂隙带、破碎带,特别是裂隙交汇处富集成绿松石矿。
绿松石名字中尽管有个“绿”字,然而确是以蓝色为最优。云盖松以天蓝色居多,瓷度、色泽皆为上乘,成为精品绿松石的代名词。云盖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经佩戴把玩以后,颜色会逐渐变得鲜亮,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特别是闻名于世的云盖寺“乌蓝花”最具代表性。
所谓“乌蓝花”,即同时满足高瓷、高蓝、铁线呈均匀网花状分布的绿松石,因为该品种稀少,玩家们以能否拥有一块云盖寺”乌蓝花“为荣。高瓷蓝云盖松,一直受到玩家的追捧,克价数百元,甚至数千元,如此居高价位,令人咂舌,尽管如此,这样的精品云盖蓝松仍然一货难求。
云盖寺绿松石为什么有丰富多彩的颜色?
云盖寺矿区绿松石颜色十分丰富,有浅蓝色、蓝色、绿蓝色、绿色、浅绿色、黄(军)绿、黄色(菜籽黄)、橙色、褐色、土黄色等,但以绿、蓝绿、天蓝色为主,具隐晶质结构,致密块状构造,质地相对细腻,呈瓷器光泽、蜡状光泽,而强风化环境下的绿松石品种疏松多孔,呈土状光泽。
这是因为含不同的矿物元素而致色,只有当矿物成分接近理论值时,才显蔚蓝色,这是所含铜离子所致,铜含量越高,颜色越蓝。但是绿松石矿物的形成过程绝对不是在一种理想状态下进行的,各种矿物元素或多或少都会混入,从而形成多种的形态。
在分子结构中,如果部分铜离子由铁离子替代,而致松石绿色,铁离子含量越高松石颜色越绿;如果部分铜离子由锌离子替代,致松石呈菜籽黄色,就像鲜艳的油菜花一样;如果三价铝离子由部分三价铁离子替代,致松石呈红黄色,就像铁锈的颜色。
矿物晶体分子结构中的这种元素相互替代现象,叫做类质同像,随着铁、钙、锌、 钒、锰等杂质元素的替代,可以形成一系列类质同像的绿松石族矿物,蓝中带绿、绿中带蓝,黄中有绿、绿中有黄,正是这个原因才使松石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特征。
绿松石的颜色除了与致色离子有关外,还受到水的影响。绿松石是一种含有结晶水、结构水和吸附水矿物集合体,这三种水要占到绿松石结构的15-20%,水的脱失对颜色的影响极大,吸附水的脱失对绿色调和饱和度影响最大,结构水失去使绿松石变成土黄色粉末。所以,云盖寺及十堰地区绿松石的有个共同特征,就是吸水后颜色加深,脱水后颜色变浅,这也是绿松石盘完变色的秘密所在。
绿松石的颜色还与孔隙有一定关系,绿松石孔隙发育,孔隙对绿松石结构、色泽影响较大。当光线照射到绿松石表面后,由于孔隙的存在会发生折射和漫反射,导致人眼看到的颜色变浅,孔隙通过浸水、浸胶、泡油、封蜡等充填后,饱和度增强,颜色加深,结构致密,这也是目前市场上为什么存在大量优化处理绿松石的主要原因。
云盖寺矿区相比其它产地绿松石颜色正、硬度高,非常适合做雕刻艺术品,自建国以来,多件“国宝”级绿松石艺术品原料均来自云盖寺矿山。著名工艺美术大师王德龄多次到云盖寺矿,在1968年那个特殊的年代,他精心雕塑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像》(下图),成为绿松石玉雕艺术的一件极具特色的杰作,现作为郧阳博物馆镇馆之宝珍藏。
现年80岁的玉雕泰斗李博生大师用一块云盖寺大料,为庆祝世界和平年,于1986年创作出了他的东方圣母《人之初》(下图),圣母庄严慈爱,哺育人类,天使般的孩童活泼可爱,茁壮成长,高山大地,生机蓬勃,此作品成为中国玉雕艺术的典范。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袁嘉骐,凭借武当山地域文化特色,历时三年创作完成《武当朝圣图》(下图),作品气势磅礴壮丽,尽显圣域仙山琼阁、天上人间的神圣境界,获玉雕行业最高奖“真绝杯”,现珍藏于湖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
曾经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的《李时珍武当采药图》(下图),由湖北工艺美术总厂用云盖寺绿松石设计雕琢而成,它因形施艺,通过云盖松的俏色和基岩,刻画出道教圣地武当山的奇岳秀峰,在仙山琼阁之上,人物造型生动准确,精彩表现了医圣李时珍寻药武当山,与武当道医结下深厚情谊的情景。
中国玉雕大师陈启敏创作的绿松石《知音》(下图),设计精美,雕工精细,再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的传说故事,现存于十堰宝玉绿松石馆。
4.寻忆 云盖寺矿的前世今生
先有云盖寺,后有武当山—
这是鲍峡老百姓经常讲到的故事,因为云盖寺建于唐代,而武当山大兴于“北修故宫、南修武当”的明代,所有有此说法。相传唐贞观年间,李世民的建国功勋大将尉迟恭在此山营造寺院,因寺院坐落地势高,常有云雾笼罩,故得名“云盖寺”,此山即为云盖寺山。
云盖寺庙原来有几十间院落,历史上因战火几度被毁,最近一次毁于“文革”期间,后来当地村民出资复建了几间小房子。沿寺庙周围目前还保留有几百米的石头寨墙和石门,这是当年的防御工事,依稀可见昔日的战火硝烟。
外地人上矿山后,都会听到当地人讲述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美好传说,因为女娲用绿松石补天,所以这里的天空永远是蔚蓝色。老乡们还津津有味的讲述“卞和献玉”、“完璧归赵”的历史故事,甚至说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装饰大昭寺和小昭寺的绿松石,都出自云盖寺矿山。
云盖寺观云海—
云盖山主峰海拔903米,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自然环境优美,周边山峦重叠,沟壑纵横,云雾缭绕。云盖寺云海是个奇观,清晨登上高高的云盖寺山巅,眼前云海翻腾,如梦如幻,如临仙境。白云从山谷中渐渐升起,忽而如汪洋一片,忽而如大地铺絮,忽而如山谷堆雪。大风吹过,雾气飘散,翩翩起舞,高处看,就像波涛滚滚的大海。
云雾把那些奇峰异景遮的无影无踪,一座座青山只露出一个个山尖,仿佛是大海里的小岛,时隐时现在云雾之中。此时,你会感到眼前之景绰约无比,自己似乎飘然成了仙。云盖寺庙的东西方有两个山头,似乌篷船的船头和舱尾,寺庙位于船腰像船篷,有云海时好似水面上漂浮着一条乌篷船,颇有诗情画意。
末代矿长的悲壮人生—
清末民初,云盖寺矿属于私人开采,矿主是鲍峡大户赵氏家族。说起最后一代矿长赵斌,他跌宕起伏的悲壮人生令人感叹!
赵斌(1905年-1951年)又名赵正礼,鲍峡镇花栎岗村人,他不平凡的一生中,做过绿松石生意、办纸厂、教书,最光辉的经历还是入党干革命。赵斌尽管出身富户家庭,但从小就有远大志向,乐善好施,为人正直,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襄阳上高中,后考入武昌艺术专科学校。
赵斌是一个热血青年,他于1926年春天在襄阳秘密进入中国共产党,是郧阳地区最早的一批中共地下党员。回到家乡后从父亲手上接过云盖寺矿山的管理权,将绿松石生意做到汉口、北京。1929年秋,中共郧县地方武装鲍峡赤卫队成立,赵斌任队长,他以开矿做掩护,用卖绿松石的收入,购买枪支,发展党的地下武装,最多时300余人枪,队员以云盖寺矿工为主,设有枪炮厂和练兵场。赤卫队接受中共郧县党组织领导,打击乡匪恶霸,维护社会治安,为共产党武装夺取地方政权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不幸的是,在建国初的镇压反革命政治运动中,赵斌被误判错杀,时年46岁。1986年10月,郧县人民法院和郧县县委组织部对这起历史错案予以平反,而此时赵斌已离开人世35年了。赵斌兄弟三人,他身为长子,两个兄弟均不幸死去。二弟赵荣礼被国民党以“通共”罪杀害,三弟赵恒礼也于“土改”时被杀。曾是当地何等风光的一个家族,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一家悲壮的命运结局,令人悲叹惋惜。
云盖寺,这片蕴藏宝石的矿山,曾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这里经历过穷苦人翻身闹革命的不平凡岁月,昔日的烽火硝烟,给这座历史久远的矿山平添一份庄严和肃穆。赵斌这段革命经历,在《郧县志》上有详细记载,他为云盖寺矿山历史平添了光辉的一页。
国营云盖寺矿的辉煌—
新中国解放后,云盖寺矿山收回国有,组建了国营绿松石矿。从1954年建立国营矿直到上世纪末,绿松石总产量近千吨,累计为国家创外汇数亿美元,为地方财政和国家外贸出口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全国唯一大型绿松石矿山,云盖寺矿是全国绿松石原料的主要基地,承担着北京、苏州、武汉、老河口等全国各地工艺美术厂原材料的供应。
那些年代,玉石工艺品以岀口创外汇为主,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为了换取来之不易的外汇发展国民经济,绿松石作为重要的对外贸易商品显得多么重要,所以云盖寺矿历来一直受到国家轻工部的重视和支持,逐步建成为一个十分标准和规范的大型绿松石矿山企业,采矿、运输、生产加工设施完备,学校、医院、派出所、疗养院、礼堂、住宅区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最高峰时,矿上生产生活人员达1500多人,俨然成为一个小社会,当时云盖寺矿的开采生产,直接影响着全国绿松石外贸出口,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发展顶峰时期,是郧阳地区效益最好的企业之一。
因此,云盖寺矿业绩辉煌,屡获殊荣:1974年8月6日至11日,国家轻工业部和工艺美术总公司组织的全国玉器工作经验现场交流会在云盖寺矿召开;1977年云盖寺矿获国务院工业学大庆先进企业奖;1978年云盖寺绿松石矿井下选矿工江西芝当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云盖寺矿获国家轻工业部优秀出口产品铜奖;1992年7月6日,云盖寺矿成立了郧县首家中外合资企业-郧县雷霆绿松石工艺品有限公司。
国营云盖寺矿刚建立时,只有20几名工人,靠着一根钢钎一把锤,点着香油灯,在洞里打眼放炮,当时绿松的开采量很小,到1964年建矿十周年时,已发展到一百多工人。1970年,郧县绿松石矿归国家轻工业部统一管理,大量购置采矿设备,该用风钻机打炮眼,矿井内安装电灯,铺设钢轨轨道,用矿车拉矿渣,开掘速度比五六十年代大大提高,1972年采到富矿带,年产绿松石25吨,产值达140余万元,上交利税60余万元,这在当时可是相当可观的效益。
从1970年到1990年间,是云盖寺矿发展的黄金期,每年由轻工部下属的工艺美术总公司公司下拨探矿费、防尘费、厂矿建设等资金,同时下达开采计划,将计划分解到北京玉器厂、上海杨州玉器厂、武汉玉器厂、武汉工艺美术厂、光华(现老河口)玉器厂等,各厂家拿着计划单到云盖寺矿提货,现款现货。云盖寺矿因品质优良和储量丰富,成为全国各玉器厂主要供应地,各玉器厂的绿松石工艺品出口销往世界各地。
由于云盖寺矿含量丰富,在富矿带每立方米岩石中含绿松石高达3公斤。一号井上马后,采取机器开采,生产量大增,1974年产量达到40吨。为了防止过度开采,国家下达了开采计划,限制开采量在20吨以下,但当时正处于大跃进时期,从厂领导到工人一心夺高产,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采取三班倒的政策,日夜奋战,机器常年轰鸣。1976年产量达到80吨,1977年创100吨的最高纪录。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绿松石矿一直是郧县的利税大户,上交利税就能养活全县的国家工作人员,那时的云盖寺矿,车水马龙,一派兴旺。1992年3月,著名历史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胡绳参观了云盖寺工艺厂后,为松石矿欣然题写八个大字:“东方绿宝,为国争光。”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矿区东部、中部和西部含矿层730米标高以上基本采空,绿松石富矿区资源日渐枯竭,此后以开采平巷内零星矿体和回收矿为主。进入21世纪初,因资源和市场因素,加之企业负担过重等原因,于2006年拍卖改制,自此云盖寺开采基本陷入停滞状态,其在绿松石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小。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文玩市场的火爆,又导致云盖寺绿松石矿一货难求的紧俏场面。
5.展望 绿松石国家矿山公园
历史很辉煌,未来仍可期,现在云盖寺矿山进入转型发展阶段。2017年12月8日,云盖寺矿山被原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家矿山公园建设资格,当前,一个集矿业遗迹保护、松石加工销售、科学考察、科普教育、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矿山公园正在紧张建设之中。
矿山公园包括矿业遗迹展示、科普功能体验、休闲养生、风光游览、自然生态等各个功能区,通过对历代开采巷道和老旧车间进行整理利用,设置游客体验项目,把生产线变成观光线,把车间变成展区,让厂区变成景区,把古巷道建成地下寻宝迷宫,打造真实的绿松石探幽考古、神秘寻宝之旅。
矿山公园建设中,树以松为主,花以蓝当色
当你进入矿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破天惊”的博物馆:山林蓝黛,松林葱茏,半露出地面的一大块乌黑巨石被草丛掩着,在日华中崩裂一角,露出高瓷蓝断面,光彩耀人,惊艳世人,原来这就是远近闻名的“云盖石”,这梦幻般的一抹蔚蓝,深邃悠远,演绎无限传奇。
一代代采矿工,在蕴藏宝玉的山中,披荆斩棘,掘井采石,几近一空,为了保护这座曾经为共和国外贸岀口做出卓越贡献的矿山,地方政府决定建设绿松石矿山公园,以期矿山永续传承。
“君子之殇”地球主碑广场以“珍爱自然环境,节约地球资源”为主题,倡导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同时警示人们要珍惜矿产资源,不要过度开采,我们要给子孙留点宝贵的云盖寺绿松石。自古以来,人们将君子“以玉比德”,四大美玉之一的绿松石,若不倍加珍惜,资源终将枯竭,那将成为我们莫大的悲哀,这也是“君子之殇”的警示意义。因此,如何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发展,这是个永恒的话题。
绿松石缘因“形如松果、色近松绿”而得名,所以矿区绿植以松树为主,苍松翠绿,千古长青,东方圣玉,万古流长。沿广场台阶拾级而上,穿越松林,朝着闪耀蓝色光芒的方向,觅得寻宝入口,进洞参观云盖石的神秘奇观,阅读着记录人类文明历程的神奇史书。当你抚摩着神灵的松石宝串,聆听着一个个传神故事时,不禁悲欣交集,感慨万千,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终于有所顿悟。
岁月无痕,沧桑有迹。
云盖寺矿山,从远古一路走来,历经雪雨风霜,终不改 “云盖蓝”生命本色。绿松石国家矿山公园,必将使云盖寺再次焕发新的生命和活力。
文章作者:刘俊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2266038
专业的绿松石知识科普、绿松石文化传播、绿松石产业资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