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何以成为满清王朝的“天国宝石”?

绿松石的得名,其实源于长白山原始森林中的东北松,这里曾经是清王朝的发祥地。

绿松石 | 何以成为满清王朝的“天国宝石”?

汉唐以前的夏商周,乃至史前新石器时代,绿松石没有明确的称谓,“璆琳”、“琅玕”、“瑟瑟”等美玉名称,都可能指包括绿松石在内的蓝绿色宝石。

到了宋元明时期,绿松石称“碧靛”、“靛子”或“甸子”。十堰地区古属襄阳,因此这里所产绿松石那时叫“襄阳甸子”,以区别产自古波斯的“回回甸子”,以及新疆哈密、青海乌兰等地的“河西甸子”

到了清朝,在《大清五朝会典》上开始出现“绿松石”一词,当时为了制定王公贵族的冠服中嵌绿松石的规则。所以,我国近代著名地质学家章鸿钊老先生(1877年-1951年)在其著作《石雅》中解释说:“中国绿松石之名始于清”、“此或形似松球,色近松球故以为名”,但他对绿松石得名原委并没有予以陈述。

绿松石此后被视为大清皇权的象征,成为满清王朝的“天国宝石”。

史海钩沉,沧桑巨变,绿松石何以得名?何以成为“天国宝石”,我们从满清一朝的发展史中去寻根求源。

绿松石 | 何以成为满清王朝的“天国宝石”?

《大清五朝会典》中记载的绿松石

《大清五朝会典》是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光绪五个朝代所修会典的总称,全书涉及清朝300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宗教等各个方面。清朝政府五次纂修会典,在我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充分反映了当时行政体制高度完备,它不仅是清朝行政法规大全,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行政法典,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其中许多关于绿松石的记载,主要反映在制定王公冠服的规则中。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大清王朝, 绿松石属于“天国宝石”,被视为皇权的象征,不同级别配饰不同,下面摘录一二:

《康熙朝会典》卷四八记载:

“郡王冠服:崇德元年(1636)定冠项三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七颗,前舍林,嵌东珠三颗,后金花,嵌东珠颗,带用金镶玉版四片,嵌绿松石四颗。”

“ 镇国公冠服:后花嵌绿松石一颗;辅国公冠服:嵌绿松石一颗;官员、民公:嵌绿松石四颗。”

郡王、镇国公、辅国公都是清朝爵位,清代的宗室爵位分十二等,第一至六等分别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因爵位不同,帽子、衣服式样及佩戴宝石有严格规定。】

“顺治八年(1651) 和硕公主额驸冠,带用金镶圆玉版四片,每片嵌绿松石一颗”。

【妃子所生女儿和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成婚后称丈夫为和硕额驸。】

绿松石 | 何以成为满清王朝的“天国宝石”?

《嘉庆会典》卷四三记载:

“皇帝朝珠用东珠(珍珠)一百有八, 佛头、纪念,背大小坠珍宝杂饰,各维其宜,惟:天坛用青金石饰、地坛用蜜珀、日坛用珊瑚、月坛用绿松石、杂饰为宜,吉服朝珠、珍宝随所御、绦皆明黄色。”绿松石 | 何以成为满清王朝的“天国宝石”?

清朝乾隆皇帝穿朝服佩戴红珊瑚朝珠标准像绿松石 | 何以成为满清王朝的“天国宝石”?

乾隆皇帝慧贤皇贵妃冬朝服像

“皇后金约(金约指头饰):镶金云十三,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裹,后系金衔绿松石结实珠下乘,凡珍珠三百二十四,五行三就, 每行大珍珠等。”

“皇贵妃,亦有后系金衔绿松石结实珠下垂。”

绿松石 | 何以成为满清王朝的“天国宝石”?
绿松石 | 何以成为满清王朝的“天国宝石”?

《光绪会典》卷二九记载:

“ 帝朝珠如前朝,…月坛用绿松石,杂饰惟宜”。皇后亦用“金系绿松石结”。

为什么清朝皇帝祀月用绿松石?《大清会典》中解释:“朝珠之绿松石饰,惟月坛用之,正与朝带之用白玉,祭月之用白璧相等,以用色近月白也”,意思是因为绿松石的浅白蓝色与月色相近的缘故。】

清朝史学家谈迁(1593-1657) 著《北游绿.纪闻下》,文中载:“今顺治二年 (1645) 润六月朔。定官民服饰。公起花金帽顶上街大红宝石嵌东珠三。带用圆玉板四块,围以金。内镶一绿松石

清朝福格所著《听雨丛谈》中,记载清代掌故、典章制度详实,其中“帽顶” 条载:

“帽顶之制,始于崇德元年(1636年) 二月。…顺治二年(1645) …镇国公帽顶二层,共嵌东珠五,前嵌东珠一,后嵌松石一颗;…到了雍正五年(1727)、八年(1730) 的定制一直到晚清。

《听雨丛谈》“朝珠”条载:

“ 素珠之制,以杂宝及诸香穿缀。珍珠者,上用而外,余皆禁之。诸王用珊瑚朝珠,珍珠纪念。一品大臣许用珊瑚朝珠,五色纪念。文职五品以上,武职四品以上,许用杂宝诸香朝珠,珊瑚宝石纪念。雍正六年(1728), 特准内务府六品主事等官挂朝珠”。到了乾隆二年、五年,一再扩大官员“俱准悬挂素珠,平时仍不准用”。

绿松石 | 何以成为满清王朝的“天国宝石”?
绿松石 | 何以成为满清王朝的“天国宝石”?

朝珠:清朝时期,不同品级的官员佩戴朝珠材质也不一样,朝珠材质有东珠(珍珠)、翡翠、珊瑚、松石、琥珀、蜜蜡等制作,以明黄、金黄及石青色等诸色绦为饰。朝珠两旁共附小珠三串:一边一串,另一边两串,名为“纪念”;另外有一串珠垂于背,称背云。朝珠象征着四季,108颗珠代表一年12个月,24节气、72候,四个佛头象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下垂于背后的佛头、背云,寓意“一元复始”,三串绿松石记念表示一月的上、中、下三旬。由于清朝皇帝笃信佛教,凡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另外侍卫和京官等,均可佩挂朝珠,并且可作为皇帝所赏赐的物品。】

绿松石 | 何以成为满清王朝的“天国宝石”?
绿松石 | 何以成为满清王朝的“天国宝石”?

满族先民崇尚绿松石的历史渊源

满族发源地在中国东北地区,二千多年前在这里生活的肃慎人,就是现代满族人的祖先。肃慎人分布在今长白山北,东滨日本海,西近嫩江,北达黑龙江以北广大地区,他们从事狩猎业,与中原地区交流频繁。

到了秦汉以后,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得到发展;南北朝、隋唐时期,肃慎人的后代又叫挹娄、勿吉、靺鞨,人口得到发展,部落达十余个;唐末以靺鞨为主体,在松花江流域建立渤海国,部分黑水靺鞨人被其奴役,辽灭渤海后,与南宋并立王朝,其时又称女真人,大量女真人进入中原与汉族融合,仍留在东北的各女真人,仍过着无市井城郭,逐水而居的鱼猎生活,这时明朝在女真分布区建立多个卫、所。

女真社会各部落间掠夺战争不断,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以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为主体,将散居各地女真部统一的共同体。努尔哈赤传位皇太极,采取了大量施政措施,在汉族文化影响下,满族社会由奴隶制急剧向封建制转化,于天聪九年(1635)正式改定族称“满洲”,辛亥革命后通称满族

绿松石 | 何以成为满清王朝的“天国宝石”?

在满族人生活的东北广大地区,历经肃慎、挹娄、勿吉、鞣羯(渤海)、女真(后金)等发展改变过程中,屡现绿松石文化的踪迹。从东北地区出土不同时期绿松石饰看,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距今6000-5000年)出土绿松石鸮形饰(辽宁东山咀)、绿松石鱼耳坠(阜新胡头沟),这说明早期先民从事农业、兼顾捕鱼、放牧生产,祈求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能捕获更多的鱼类,以供食用,同时还象征生殖文化,让氏族人口繁盛。

夏家店文化(距今4000-3500年)出土绿松石珠(内蒙古赤峰等);东汉时期出土绿松石珠(辽宁盖县);两晋时期绿松石串(辽宁朝阳王子坟)和慕容鲜卑嵌绿松石半圆形牌饰;北燕绿松石珠(辽宁北票);唐时期渤海国绿松石饰(吉林和龙);辽代绿松石饰(内蒙古赤峰);元代绿松石饰(内蒙古二连盆地)、绿松石珠(扎赉诺尔);明代兀的哈人(赫哲族前身)绿松石饰(黑龙江绥滨县) 等。

以上可看出,绿松石在东北地区历经数千年历史,一直在传承发展,始终闪烁着文明之光。绿松石以其特有的颜色,古老先民视其能够沟通神灵,佩戴在身,既彰显威严权势,又祈求上苍保佑平安。到清立国之初,清朝统治者将其纳入至高无上的王朝冠服定制中,装饰王公贵族,成为我国绿松石文化中的一个奇葩。

长白山,是清王朝的龙脉所在;绿松石,得名于高大青绿的东北松

在广大的东北地区,满族先民在这里过着游牧生活,他们拥有神秘的大森林,广阔的草原, 洁净的溪河湖泊,大地一片生机盎然。《清史稿》记载着满族祖先“感珠果而孕”的美妙故事—绿松石 | 何以成为满清王朝的“天国宝石”?

长白山圆池

在长白山高峰白头山东侧,有一个明镜般的小湖,其“形如荷盖,故名圆池”,湖水清流碧蓝。传说池畔飘落三朵彩云,走出三位美丽的仙女,大姐叫恩古伦、二姐叫正古伦、三姐叫佛库伦。他们脱衣入水游泳嬉戏,这时飞来一只神鸟,口衔一只朱果,吐落在三姐佛库伦的衣裙上,而后飞走了。三位仙女上岸穿衣,佛库伦见到朱果,放入口中,一下子掉入腹中,不久佛库伦怀孕了,只得留在湖边,后来生下一位神童,出生后就能讲话。

母亲告诉儿子的姓叫爱新觉罗(满语“爱新”为金,“觉罗” 为姓),名字叫布库里雍顺,还告诉他应该去的地方,佛库伦把儿子放在一只松木小船上后,便回到天界去了。

布库里雍顺沿着松花江而下,一直到了三姓一带,登岸后,搭建了一个窝棚住下。当地鄂、漠、辉三姓氏族的部落,争当酋长而展开争斗和厮杀不止。有人见到布库里雍顺,相貌奇伟,高大魁梧,赶快跑回去相告:来了一位奇人。大家拥去,问布库里雍顺从何而来?他说:我是天上神女所生,前来平定战乱,并统治你们。大家推举这位天生的圣人为首领,三姓人的生活安定了。

布库里雍顺被满族奉为祖先,爱新觉罗族姓的先祖,布库里湖也成为满族的发祥地,清政府每年都来“生龙圣地”的圆池祭拜。绿松石 | 何以成为满清王朝的“天国宝石”?

光绪三十四年( 1908),清政府为了纪念祖先,在池西南角的岩上立“天女浴躬处”石碑。

康熙皇帝的科学文集《康熙几暇格物编.窝集》文中载:“窝集东海边, 接乌喇、黑龙江一带,西至俄罗斯,或宽或窄,丛林密树,鳞次栉比,阳景罕曜。如松柏及各种大树,皆以类相丛,不杂他木。林中落叶常积数尺许;泉水、雨水至此皆不能流,尽为泥滓,人行其难。其地有熊及野豕、貂鼠、黑白灰鼠等物,皆资松子、橡栗以为食。又产人参及各种药料”。在《清史稿》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窝集” 指长白山的原始森林,满族生存的聚集地,清王朝最初经营发祥之地,他们将长白山视为龙脉所在,钟情于这里的一切。绿松石 | 何以成为满清王朝的“天国宝石”?

长白山龙原始森林

《康熙几暇格物编.泰山山脉自长白山来》文中载:“古今论九州山脉,但言华山为虎,泰山为龙…..总未根究泰山之龙,于何处发脉。朕细考形势,深究地络,遣人航海测量,知泰山实发龙于长白山也”。

长白山龙脊时伏时现,蜿蜒而南,磅礴起顿,峦岭重叠,入海于山东陆起,止于泰山,为五岳之首。此“龙脉”走向,据现代地质调查确实存在,只是一条巨大的北东-南西走向的构造带。康熙出于政治目的,论证清王朝一统中国是上苍所定。

由此引伸自久远以来受到尊崇又稀见的一种绿色彩石( 即绿松石),将长白山龙脉发祥地的原始森林中的高大青绿的东北松之名,转借而出现绿松石名称,赋予其神圣的身份,以示大清江山万古长青。此后, 绿松石的称谓固定下来,沿用至今。绿松石 | 何以成为满清王朝的“天国宝石”?

东北松

因此,视为高贵的绿松石,于大清太宗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年),被列入典章制度“郡王冠服”佩戴规则之中。绿松石因“色相如天”,深受皇室看重,成为满清王朝的“天国宝石”,被列为皇家专用品和垄断宝石,普通老百姓是绝对不能享用的。

为满足宫庭所用,以及皇亲国戚和王公贵族佩戴所需,清朝政府对绿松石矿产资源实施了十分严格管控,严禁民众私挖盗采。乾隆皇帝曾对湖北竹山丫角山绿松石矿的管护和开采做了多次御批,可见皇室的重视程度。

光绪二十年(1894),为慈禧太后祝贺六十寿辰,内务府大臣福锟、立山等五人制作一座“玉石仙台”进贡太后。仙台通过山石树木、神话人物,表现“篷莱仙境”、“洞天福地” 、“群仙祝寿”的吉祥题材。其中,有绿松石山上雕的松树枝干和松针簇拥,这也是传承清王朝的祖制遗规,是绿松石与长白山东北松关系的又一佐证。

绿松石 | 何以成为满清王朝的“天国宝石”?

《玉石仙台》高130厘米,长177厘米,宽96厘米,以紫檀为台座,用白玉、翡翠、玛瑙、水晶、松石、珊瑚、象牙、青金石、孔雀石等珍贵材料。

文章来源 | 顽石

【参考文献】:

1、张鸿钊著《石雅》;

2、郝用威著《绿松石谓的由来》;

3、夏湘蓉著《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

4、方辉著《东北地区出土绿松石器研究》;

5、陈春晓著《宋元明时期波斯绿松石入华考》;

6、栾秉璈著《古代绿松石释名分布特征及原料来源》。

https://www.toutiao.com/i695684933179002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