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江南: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文物(22)

1、蝉纹玉柄形器

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长 20厘米,宽2.2厘米

江西省博物馆藏

透闪石质,灰色,有蜡状光泽。器为长方条体,两端中心对钻穿孔;柄端四周凸起,柄部饰凹弦纹四组;器身以三道细凹弦纹分成三节,每节又以宽浅凹槽分成二组,每组饰浅浮雕蝉纹,组间蝉首相对;下端收缩成方形榫状,底沿也有一周凸起。

玉柄形器首先出现于良渚文化时期,那时器柄的内弧还不是特别明显。殷墟也曾出土玉质或石质柄形器,特别之处是器物上多有朱书文字,如”祖庚”、”祖甲”、”祖丙”等。关于玉柄形器的用途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是佩饰;也有学者认为它是某种插于器座上的器物;此外,商周时代柄形器常出土于尸骨的胸、腹、肘等重要部位,其造型基本为长条扁方形,有学者因此推断它可能是为纪念祖先亡灵而琢制的一种高级祭祀性礼仪玉器(如近代的木制牌)

2、蝉纹玉柄形器

商(公元前16世纪一前 11 世纪)

长 16.3厘米,宽2厘米

江西省博物馆藏

透闪石制,乳白色,蜡状光泽,有少许黄斑。器为长条扁方体,四角圆润;两端中心对钻穿孔;柄部素面无纹;器身用凹弦纹分成三节,每节上部饰简练蝉纹;下端收缩成方形榫状。

新干大洋洲共出土3 件玉柄形器,以此器玉质最佳。这件柄形器质地细润通透,色泽柔和绚丽,所用玉石矿物晶粒极为细小,属软玉材中的中高档次,在玉石中的地位仅次于翡翠。有学者认为;此器所用玉石的多数特征接近于闻名遐迩的”和田玉”,玉石很可能出于新疆和田。

3、玉项链

商(公元前16世纪—前11 世纪)

玉块长1.4-4.1 厘米,宽1.0-1.2厘米,厚0.8-1.0厘米

江西省博物馆藏

项链由18块扁方玉块组成,以磷铝石为主,间有磷铝锂石。色泽不同,有浅绿、灰白和米黄等。玉块大小不一,形状有异,但均琢磨规整,四角圆润,两端对钻穿孔。项链出土时,呈桃形依序排列于棺室的东头。发掘者认为由小片玉块组成的圆弧段贴靠墓主人的颈处,大片玉块组成的尖形处为链之下端。

磷铝石属于斜方晶系,产出与伟晶岩有关,一般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沉淀而成,常产生于洞穴或构造裂隙内。磷铝石和磷铝锂石石材虽不多见,在湖北、江西境内幕阜山的伟晶岩中却很多。新干的这类玉制品可能就是就地取材、加工制作的,并非远道而来的制成品。

4、玉腰带

商(公元前16世纪—前1I世纪)

玉块长5.6-9.6厘米,宽3.2-3.5厘米,

厚1.3-1.5 厘米

江西省博物馆藏

腰带由13块玉块组成,全为磷铝石质。淡绿色。玉块形状不同。大的六块呈长方体,背面平,正面两侧琢成斜面,四角圆润,两端中心纵贯穿孔。通体素面质朴。出土时玉块一块接一块地呈弧形排列于棺中部,发掘者认为其位置应该是墓主的腰部,如同后世的腰带。

5、绿松石串珠

商(公元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

珠长0.9-3.3厘米,径0.9-1.5厘米

江西省博物馆藏

绿松石质。由15颗大小不同的珠粒串联而成。珠粒圆柱体,中间大,两端收,如腰鼓形,中央对钻穿孔。绿松石是新干出土器物中的一种重要装饰材料,不但有绿松石圆雕动物、绿松石圆珠串饰,而且较多地镶嵌在青铜器上,与青铜相映生辉。

6、绿松石泡

商(公元前 16世纪一前11 世纪)

直径1.1-1.4厘米,厚0.3-0.5厘米

江西省博物馆藏

绿松石质。扁薄圆片和半圆体,底平。可能是某些器物上的镶嵌物或粘贴物。青铜器上镶嵌绿松石的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新干青铜器上也采用了这种工艺。以出土的青铜戈、矛为例,23件直内戈中,就有4件的内部镶嵌有数量不等的绿松石片;5件曲内戈中,有3件虎头戈的虎首圆睛中镶嵌有绿松石,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绿松石是在表生条件下,由含铜的水溶液与含铝、磷的岩石或矿物相作用后淋积而成,常呈结核状或肾状产出,由于铜参与了绿松石的组成,使之变成了妖艳的天蓝色和绿色。新干玉器中绿松石的制品占 10%左右,但实际制成品并不少,因青铜器上的绿松石嵌饰物形体小且都已碎裂,故难以确切计数。湖北的郧县、竹山和陕西的白河,都是中国久负盛名的绿松石的主要产地,其中以湖北郧县产的质量最佳。迄今,江西境内没有发现绿松石石材。根据出土的绿松石璞料的个体大、色泽艳丽等特点进行类比,可以认定新干这批绿松石石材来自湖北。

7、水晶套环

商(公元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

直径5厘米,孔径2厘米,厚1.1厘米

直径 7厘米,孔外径5厘米,孔内径3厘米,厚1.4 厘米

江西省博物馆藏

全器无色透明,呈玻璃光泽。两件制品形制相同,大小相次,出土时小环套在大环上。器体规矩正圆,正面和两侧边各琢出一道脊棱。大环有明显的磕伤,显然这些都是在使用和保管过程中由于摩擦所造成的。除此以外,两件制品未发现璞料有任何的内部或外部的瑕疵,制品的石材虽不属高档的水晶品种,但在无色透明水晶类中是优质品。水晶的硬度高,而制品的圆、弧和棱的制作相当精美,造型别致,可见当时制作水平已相当高超。

水晶的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制作水晶制品。水晶在中国古代是一种珍贵的物品,佩戴水晶饰品,亦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H1KDUTM0541OFZ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