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矿山稽查队员——云盖山上的“守护者”

云盖寺矿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鲍峡镇境内,是世界上著名的绿松石矿山之一,开采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被业界高度认可,很早就驰名中外。

云盖寺,庙虽不大,在国内的寺庙目录里名不见经传,但在珠宝玉石界却小有名气,特别是在文玩圈,云盖寺因盛产优质绿松石而名扬四方。这个矿口出产的高瓷蓝松石,犹如碧空如洗的蔚蓝天空,由于其色泽艳丽,质地细腻,被称为“云盖蓝”,美国人特别喜爱来自这个矿口的松石,称其为“云盖石”。

云盖山上的“守护者”

在这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翻山越岭,披荆斩棘,他们穿行在峰巅之间;风餐露宿,顶风冒雨,他们保护着国家矿产资源。他们就是守护在郧阳区鲍峡镇云盖寺绿松石矿山的稽查队队员,凭借忠诚信念和满腔热血坚守大山深处。

稽查队员们用坚实的脚步,记录他们走出的每一个平凡又伟大的一天。

每天早上6点半,稽查队员们准时起床穿衣洗漱,然后打扫宿舍、廊道和办公楼前的卫生;7点开始吃早饭,早上食堂一般准备的有煎饼、火烧馍、包子、热干面、苞谷碜儿、西红柿鸡蛋汤、绿豆汤等,稽查队员们美美吃上一大碗后,回到宿舍收拾行装,带上登山杖、镰刀、水壶、毛巾、藿香正气水等巡逻物品,开始巡山护矿工作。

云盖寺山主峰海拔862米,最高点海拔911米,多由硅质石灰岩和石英片组成,这里山峦重叠,常年云雾环绕,温度要比山下低四五摄氏度,即使在骄阳似火的夏天,这里的风和空气也让人感到格外清新凉爽。

云盖山上的“守护者”

稽查队员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每天一大早,分成三班,沿着三个不同的方向,穿过茂密的树林,跨过幽深的沟壑,徒步绕着云盖山上大大小小一百多个矿洞巡逻。

在山上,稽查队员们经过长时间的巡山护矿工作,已练就出一身身轻如燕的功夫,一般很难在深山密林中追逐上他们的脚步;他们一边手持镰刀、登山杖披荆斩棘,一边小心翼翼认真检查着路线上是否有可疑的痕迹,察看封堵的盗洞是否完好无损,记录好每天的巡逻日志。每每巡逻至山顶高处,他们总会停一停脚步,找块光滑干净的石头驻足休息,擦擦汗、喝口水,一览缥缈逶迤的云盖山风景魅力,陶醉其中,领略祖国大好河山。

云盖山上的“守护者”

巡逻回来,他们个个汗流浃背,穿在身上的体能服早已是被汗水打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在衣服的后背上竟凝结出了一层淡白的盐。他们放好巡逻装备,洗去一身泥水,再切一个自家种的西瓜来吃,这西瓜甚至连白色的瓜瓤都是甜的,往长条椅上一座,享受着矿洞里吹出的凉风,尽散满身疲惫。

下午一般还要继续上山修缮巡逻的通道,所以中午吃过午餐后,大家都尽快午休一会儿,下午的工作也很艰苦,要对巡逻路径进行修整,将巡逻路径挖成半米的宽度,垒土石垫平,避免杂草丛生,栖息毒虫蛇蚁。

云盖山上的“守护者”

虽然稽查队员们每天都会踏过巡逻的路线,定期清除路径上的杂草灌木,但还是赶不上草丛灌木的生长速度,经常有队员在线路上碰到危险;去年此时,我们的稽查队员在崎岖的巡山途中,遇到马蜂袭击,无奈跳入崖下荆棘丛中躲避,但还是有一位队员被蜇成重伤,幸亏救援果断及时,在太和医院躺了半个多月后出院,这位队员被蜇的伤疤至今仍然无法消除。

修缮完巡逻路径归来,吃过晚饭,稽查队员们一般还需到哨所矿洞等地点进行夜间蹲守,防止盗采分子利用夜色作掩护,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破坏国家矿产资源。除此之外,稽查队员们还要不定时分组对矿洞洞内进行巡查;有些非法盗采团伙甚至自带棉被、食物在矿洞内部进行数天的盗采行为不出矿洞,以前稽查队员例行巡查时多次发现盗采份子的衣服头盔、桶装饮用水、锅碗瓢盆甚至白酒等生活用品。矿洞弯弯曲曲上下多达十几层,高时可站立行走,低时仅能容人身体爬着前行,每次要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矿洞内巡查数小时。

云盖山上的“守护者”

去年以来,云盖寺绿松石国家矿山公园对安全监管投入500万元,在矿区主要通道安装围栏约2000米,在主要路口、洞口等重点部位建立监控点位22个;疏通主干矿道约1500米,封堵盗采洞口87个,扩宽整平日常巡查约10公里便道。经云盖寺绿松石国家矿山公园高度重视和矿山公园稽查队10余名队员的不懈努力,日夜坚守岗位,共抓获盗采份子23人,缴获盗采原矿石约100余公斤,抓获的盗采份子及原矿石全部移送至郧阳区公安局、国土资源局执法部门进行处理。2020年10月成立矿山公园警务室,开展了绿松石矿山安全监管专项行动,加大绿松石盗采案件查办力度,矿山安全监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些稽查队员年均29岁,最小的只有21岁,他们为守护国家矿产资源,确保区域和谐发展,保障云盖寺绿松石国家矿山公园顺利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https://www.toutiao.com/i6995145331449004582/